?
模擬真實綜合環境:在實驗室內復現高空或高原環境的低氣壓、以及可能伴隨的高溫和高濕條件,這是單一環境試驗無法實現的。 ?
暴露潛在缺陷:通過三種應力的綜合作用,更有效地暴露裝備在材料選擇、結構設計、密封工藝和熱設計方面的潛在缺陷。 ?
驗證裝備可靠性:考核裝備在此類極端綜合環境下能否保持其規定的戰術技術性能,確保其戰斗效能的發揮。 ?
為設計定型提供依據:為軍用裝備的研制、鑒定和定型提供權威的數據支持和判定依據。
1.
高空飛行環境:飛機爬升、巡航和下降時,設備艙內外的環境是壓力(高度)、溫度和相對濕度共同變化的函數。 2.
高原地區環境:高原地區不僅氣壓低,其晝夜溫差大,且某些季節或地區濕度很高。這種環境對地面車輛、通信設備、發電機組等是嚴峻考驗。 3.
機載設備散熱:低氣壓會導致空氣密度下降,空氣的對流和導熱能力減弱,從而使依靠空氣冷卻的設備散熱困難,內部溫度升高,形成“高溫-低氣壓”的惡性循環。
?
目的:模擬裝備在非工作狀態下(如由運輸機空運、在高原倉庫貯存)所經歷的環境。 ?
方法:試驗樣品在不工作狀態下,先經受常溫→低溫→高溫高濕→低溫的溫度/濕度循環,然后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,將氣壓降至規定的低氣壓值(如對應海拔4876m或10668m)并保持一段時間。 ?
考核重點:密封性能、材料相容性、絕緣性能、機械結構完整性。例如,密封殼體在內外壓差下是否變形、漏氣,油脂是否外泄,元器件是否因低氣壓而擊穿。
?
目的:模擬裝備在工作狀態下(如機載電子設備在飛行中工作)所經歷的環境。 ?
方法:試驗樣品在工作狀態下,在高溫和規定低氣壓的綜合條件下運行規定時間。此程序通常不考慮濕度,或作為單獨因素考慮。 ?
考核重點:功能性和熱安全性。主要考核設備在低氣壓下的散熱能力(是否因散熱不良導致過熱)、電氣性能(如電弧、電暈、放電)、機械性能(如電機轉速)是否穩定。
?
壓力(高度):標準給出了從低海拔到15000m(極高海拔)的多個壓力控制點。常用嚴酷等級包括: ?
4876m:代表高原環境,如青藏高原。 ?
10668m:代表民航飛機的巡航高度。 ?
15000m:代表高空偵察機或戰斗機的飛行高度。 ?
溫度:根據裝備的預期使用環境選擇,高溫可達70℃,低溫可達-55℃。 ?
濕度:在需要濕度的程序中,通常控制相對濕度為95%。 ?
持續時間:根據試驗目的和裝備類型確定,從數小時到數十小時不等。
?
氣候箱與真空罐結合體:試驗箱不僅要能精確控制溫度和濕度,還必須是一個能抽高真空的密封壓力容器(真空罐)。 ?
精確的控制系統:能夠對溫度、濕度、壓力三個參數進行精確的編程控制和實時監測,并能實現三者的協調變化。 ?
安全措施:進行低氣壓試驗,特別是高真空試驗時,必須有嚴格的安全防護措施。
?
強制符合性:是裝備通過設計定型、列入服役目錄的強制性檢驗要求。 ?
質量門檻:將軍用裝備與普通工業產品區分開來的關鍵質量門檻,代表了極高的可靠性要求。 ?
降低戰場風險:通過充分的地面模擬試驗,最大限度地避免裝備在實戰環境中因環境問題而失效,提升部隊戰斗力。 ?
指導高性能設計:推動設計師從源頭上考慮散熱、密封、耐壓等問題,促進技術進步。